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人民網

述評:中國的繼續強大有利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2年11月13日18:3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最近中國有人在討論做生意如何共贏,他們說如果一個人開加油站賺了錢,第二個人可以在加油站邊上開飯店,第三個人可以開超市。這樣可以互相借力,共同成長,避免正面交鋒和兩敗俱傷的局面出現。

雖然這只是有些趨於理想化的生意之道,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中國人眼中合理的秩序。

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共十八大用“共贏”來說明這個道理。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將堅持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

自工業化以來的幾百年中,人們看到的主要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格局。強國通過戰爭瓜分世界的領土和資源,弱國淪為苦難的殖民地,少有人談共同命運和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合國成立,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建設一個均衡、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遺憾的是,大國操縱下的地區動蕩和局部戰爭從未停止,許多無辜者淪為犧牲品。

中國的和平崛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現象。盡管中國一再向世界宣示自己是一個滿懷善意的后來者,但這個新興大國的迅速發展依然令守成的大國感到不安。

顯然,世界並沒有因為經濟全球化而簡單地變成平的,國際關系中存在著各種涉及意識形態和利益的較量和沖突。

的確,中國已是一個誰也不可小覷的存在。幅員遼闊,擁有13億人口,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過去30多年的奇跡般發展,積累了巨大物質財富,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但這些,都成了世界上一些人指責中國的借口。

僅就經濟而言,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后,價廉物美的“中國制造”便遭遇了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除了太陽能光伏電池,最新的例子還有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投資貿易活動受阻。其他的無端指責還包括所謂“匯率操縱國”、“知識產權盜版國”、“搶走別國工作機會”等。

這種種“誤解”,根本上還來自“零和”的冷戰思維,從而把中國視作異類國家。一些人有意無意忽視了一個事實:中國誠然還有種種不足,但它的崛起給世界帶來的更多是財富和機會。

中國的購房大軍登陸北美,刺激了那裡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在歐洲和非洲腹地,一批中國跨國公司為當地帶去就業機會﹔去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接近34萬人,居世界第一,拉動了有關國家的教育產業﹔遍布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