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故居名上屋場,座落於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沖中、房屋系泥磚青瓦,土木結構,是南方常見的普通農家住房。現有十三間半民房。其中瓦房十間、茅草房三間,為毛澤東同志的父親毛順生所建。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此,並在此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1910年秋,毛澤東立志救國救民,為尋求真理,離家外出求學。1920年毛澤東父母相繼去世,以后他弟妹也跟隨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幾次回故鄉。1925年偕夫人楊開慧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並在此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回鄉考察農民活動。1959年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探望,視察了故鄉人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看了故居和父母墳墓,寫下了著名詩篇《七律?到韶山》。1966年毛澤東最后一次回韶山,居住在滴水洞。 毛澤東故居,1929年曾遭到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破壞,1950年以后經多次修葺恢復原貌。1961年4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經黨中央批准將“舊居”改稱為“故居”。室內陳設盡可能按照毛澤東當年在此居住時的原樣布置,有些用具系原物。屋前有毛澤東少年時代勞動過的田地、禾場、游泳的池塘等。 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建在毛氏宗祠旁,原稱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