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從來都是攻堅克難。
35年改革,一路闖關奪隘。今天深化改革,更要勇往直前。
“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彰顯出我們黨迎難而上的決心和信心。
改革又到闖關時。
深水前行,改革任務更加艱巨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放眼過去改革的豐碩成果,我們精神振奮﹔面對未來改革的艱巨任務,我們心情並不輕鬆。
改革行至“深水區”——兩難問題突出,改革與發展問題相伴,經濟與社會矛盾交織。
我們剛剛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發展的任務依然繁重,卻發現要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中國能不能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
鋼鐵產量第一、煤炭產量第一、水泥產量第一……面對眾多“中國制造”贏來的世界第一,我們高興並糾結:處於價值鏈低端的尷尬,缺少“中國創造”的遺憾,資源環境代價的沉重,告訴我們轉型比增長更難。
要穩增長也要調結構,要發展經濟也要保護環境,要推進資源價格市場化也要抑制通貨膨脹,要提高勞動報酬也要控制企業運營成本……改革方案的制定既要敢於取舍,又要“優中選優”。
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了,但對“分配不公”的抱怨也多起來。城鄉居民收入跑贏CPI、跟上GDP,但“被增長”、“被平均”的聲音從未消失。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越來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