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輝
2017年10月03日15:52 來源:福建日報
9月20日,莆田市工商局向福建省一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頒發該市首張“43証合一”營業執照,整合21個部門43項涉企証照事項的“多証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在莆田上路。而就全省范圍來說,9月6日起已實現了“多証合一”的改革目標。
從“三証合一”到“五証合一”再到“多証合一”,從“一照一碼”到“先照后証”再到頒發電子營業執照,企業或個人辦營業執照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快捷。方便快捷的背后,是省工商局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持續發力。
先行先試,屢開全國先河
一本小小的營業執照,曾是橫在創業創新者面前的一道坎。
福州自貿片區綜合服務大廳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管窗口工作人員葉青青回憶說,福州自貿片區揭牌初期,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有辦事人員前往窗口排隊。“業務高峰時,每天有200多個號,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三個月,即便中午、晚上都在加班,還是忙不完。”
症結怎麼解?黨中央、國務院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
突破口在哪裡?以改革工商登記為切入點,主動放權,帶動相關部門審批制的改革,減少行政審批,降低市場主體准入門檻,還權於企業,還權於市場。
從實踐來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屢開全國先河。
2013年12月1日,平潭在全國率先啟動商事登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