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剛
2022年06月07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必須把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為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凝聚強大精神動力﹔立足我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胸懷“國之大者”,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為新時代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傳承好光榮革命傳統和鮮明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大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一定要把這一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守好黨的這塊重要陣地。”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領導創辦高等教育的豐富實踐中,形成並傳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必須把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為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凝聚強大精神動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探索創辦紅色高等教育,孕育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紅色基因。我們黨在成立之初就探索自主創辦革命的教育機構,教育和引導廣大工人、農民特別是青年投身革命洪流。延安時期,在烽火連天、極端艱苦的抗日戰爭環境中,黨中央決定培養大批抗戰干部和“革命的先鋒隊”,以陝北公學為代表的紅色高等教育機構相繼成立,黨領導下的新型高等教育事業由此不斷邁出新步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高等教育牢牢堅持黨的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實行新的教育制度、課程、教學方法,匯聚了千千萬萬愛國青年和進步知識分子,孕育形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紅色基因,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創辦新型正規大學,把紅色基因注入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后,國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管理干部和技術人才。在黨的領導下,我國高等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明確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成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大學為國家培養建設骨干,為改造舊的、建設新的高等教育樹立新型正規大學典型。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傳承紅色基因,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人民辦教育,培養“萬千建國干部”和各方面專業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成功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道路。隨著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戰略轉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我們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建立健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高校全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確保紅色基因不變色、不褪色,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互促進中不斷賦予紅色基因以新的時代內涵,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