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強國復興有我”專題報道
分享

奮力譜寫三秦大地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陝西篇)

本報記者

2022年06月23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黃土高原綠意盎然,關中平原麥浪翻涌,秀美陝南漢水揚波,夏日的三秦大地,一派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陝西考察調研,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陝西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陝西干部群眾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描繪經濟發展、生態和諧、鄉村振興、民生改善新畫卷,奮力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一排排機械運轉,一輛輛新車下線,位於西安市渭北工業區的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裝配車間裡,一片忙碌景象。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調研。企業負責人向總書記匯報,企業產品核心技術基本上靠自主研發,國產率很高,而且主要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境外疫情蔓延對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影響不大。

“這叫把握機遇,化危為機。”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欣慰。

“總書記要求我們‘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邁上新的台階’。”踐行囑托,陝汽控股集團青年職工高曉斌積極投身科技創新,2020年10月提出“擋風玻璃吸盤式助力吊具”創新方案。很快,這項發明被應用到生產線上,由機器代替人工搬運重型卡車擋風玻璃,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3月,陝西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旨在充分調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主體和人才積極性,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成助推陝西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大平台。

“依托秦創原平台,我們成立了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陝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介紹:“目前,公司已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等院校,通過關鍵技術攻關,完成氫燃料牽引車、純電動鋼廠車等多款重點產品開發。”

2021年,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帶動下,陝西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均超過30%。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考察時強調。

“總書記的諄諄囑托,激勵我們樹立強烈的創新責任和創新自信,努力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馬彩文說,“我們先后參與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10余項大國工程。”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強調,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更感到肩上責任重大。”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萬噸級聚乙醇酸項目裝置經理陶龍說。白天,他和同事們在項目工地忙碌,夜晚檢查裝置、記錄數據……堅持創新、不懈攻關,設計方案一再優化,項目組終於在聚合物過濾選型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預計今年9月,聚乙醇酸項目將投入試生產。這種全新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不僅可制成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生活用品,在醫療手術縫合、地下非常規油氣開採等領域也有廣闊應用前景。”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事業部副經理黃從軍介紹。

2021年,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科技投入佔營業總收入的6.31%,全年共獲得正丁烯直接水合反應器填裝方法等國家專利26項,科技創新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著力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陝西已明確數控機床、航空、重型卡車等23條重點發展產業鏈,部署實施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8個科技重大專項和272個重點產業鏈創新項目。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商洛市柞水縣,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內,溪潤山谷,鳥鳴清澗。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商洛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柞水縣委書記崔孝栓表示,“對秦嶺生態保護,我們將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柞水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全縣2332平方公裡的保護區域劃分為82個網格片區,明確縣、鎮、村三級網格員和片長,落實落細生態環保網格化管理。2020年以來,柞水縣出境河流斷面水質和飲用水源地水質實現“雙達標”,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全縣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在350天以上。

修編出台《商洛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設立市、縣(區)兩級秦嶺生態保護局,專職負責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由公安、紀檢監察等部門組成的快查快處、嚴查嚴處機制,第一時間查處涉秦嶺“五亂”問題……作為陝西唯一全域處於秦嶺腹地的地級市,2020年以來,商洛持續開展秦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多措並舉構建秦嶺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陝西省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深刻吸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的教訓,開展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推進秦嶺典型受損森林生態系統修復試驗樣板基地建設,實施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71.1萬畝。

仲夏時節,榆林市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的山坡上,杏子熟了。果園裡,幾名前來採摘的游客,拎起了裝滿鮮果的提籃。

“高西溝也享上了綠色發展的福。”聽到果園裡傳來歡聲笑語,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喜上眉梢。從“山上光禿禿、年年遭災荒”到“層層梯田盤山頭、片片林草蓋坡窪”,經過一甲子的接續奮斗,這個陝北山村在黃土高原的褶皺裡,繪就了一幅綠色畫卷。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高西溝村考察調研時指出,高西溝村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你們堅持不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與時俱進發展農村事業,路子走的是對的。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回憶起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教誨的情景,姜良彪仍難掩激動,“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一任接著一任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荒山、荒坡為重點,高西溝村持續開展網狀綠化行動。截至2021年底,全村擁有林地3300畝、草地1500畝、高產農田777畝,林草覆蓋率達70%。

依托生態優勢,高西溝村探索發展鄉村旅游。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8萬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萬元。“我們將持續打造水果採摘園等生態農業景觀,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姜良彪說。

播種綠色,是陝西人數十年的堅守。截至2021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4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超60%。這些年,陝西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多公裡。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金米村位於秦嶺深處,曾經是極度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木耳、中藥材、旅游等產業實現了整村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總書記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夸獎我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我們心裡頭感到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