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2023年01月13日08:25 來源:學習時報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環境改善奇跡。黨的二十大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對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新征程上,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一以貫之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民政協作為黨領導的專門協商機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具有很多方面的獨特優勢,可以而且應該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智慧力量。
深刻認識新時代10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全面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方位,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六個堅持”,到“八個堅持”,再到“十個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內涵不斷豐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為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貢獻中國智慧,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制度全面建構。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台為標志,加之百余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方案的陸續出台,覆蓋資源、環境、生態、空間、產業等各個相關領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框架已經形成,特別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等,已經並持續發揮重要的約束和管控作用。同時,包括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等為主體的生態文明體系逐步成熟完善。
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合力全面形成。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越來越強烈,全社會對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具有高度共識。另一方面,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正確主張正在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共同認知和自覺行動,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不斷增強,生態環保工作從過去的“逼我做”“讓我做”到現在的“我要做”“我爭做”,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銳意改革和積極實踐,凝聚起社會廣泛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
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效果全面顯現。新時代10年,我們持續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開展植樹造林和草原保護改良,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霧霾少了,天空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荒山沙漠少了,大地更綠了,景色更優美了﹔污水橫流少了,河湖更清了,魚鳥更多了。有關調查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滿意度持續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事非經過不知難。新時代10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是堅持以下幾點。一是始終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新時代10年,我們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教育和武裝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指導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這對於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始終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新時代10年,我們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牢牢把握生態環境關系黨的使命宗旨這一根本要求,層層壓實責任,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三是始終堅持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新時代10年,我們積極傳承中華文化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態自然觀,既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優秀生態文化,又根據時代要求進行拓展和創新,有力支撐了生態文明實踐。四是始終堅持解決突出問題與完善制度機制並重的原則。新時代10年,我們以最嚴厲的措施,集中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同時更加注重制度建設,著力構建保護生態環境的利益導向機制。
准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黨的二十大發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員令,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並對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戰略部署。新征程上,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艱苦努力的過程。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公路等問題尚未根本改變,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我國又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這是更加艱巨的歷史任務。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以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