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在老區感悟“歷史主動”(現場評論)

——重走英雄路⑤

趙曉曦

2025年09月10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抓住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創造,積極奮發作為,在挑戰面前不逃避、在機遇面前不猶豫,真正把內在主動化作外在行動

  

  初見何燁明,他正在湖北孝感大悟縣鄂豫邊區革命烈士陵園裡,頂著烈日為到訪者講解,衣衫上沁出絲絲鹽漬。何燁明是大悟縣檔案館副館長、湖北省新四軍研究會理事,每每談起那段烽火歲月,總有說不盡的動人故事。

  為了更好講述紅色歷史,這些年來,何燁明和同事們四處奔走,征集資料、布置場館、籌備活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有一些困惑:目前,一些紅色教育的形式較為雷同,習慣於對著展板作講解,效果不佳。如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主動性、提高積極性是關鍵。

  學習的主動性源於好奇心,創新傳播方式,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感染人。比如,讓紅色資源“活”起來,不能簡單地在場館裡再現歷史場景,更要著力增強參與感、激發探索欲。吃一頓“長征午餐”,能從中感受紅軍的毅力﹔借鑒“劇本殺”、沙盤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還原某一歷史事件的決策過程﹔以歷史故事為藍本,開展情景劇排演,讓參觀者變成參與者……有內容、有趣味、有互動,人們能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歷史,從中汲取精神養分。

  專業研究與群眾參與的良性互動,也能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近年來,何燁明負責運營“紅秀大別山”短視頻賬號,有不少人觀看、留言,有的來了解史實,有的順著資料去尋親,也有人提供線索並希望他去了解核實。群眾之中有智慧、有見識、有力量。挖掘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不僅給群眾帶來精神洗禮,還讓歷史走入內心,進而激發內在主動。

  還有一種主動性,延伸至發展實踐。不妨看看大悟縣大悟山村村民何燕和丈夫回村創業的故事。2019年,何燕回村,干起電商直播,村民的雞蛋、蔬菜和附近茶廠的茶葉都在她的直播間賣。為了更好帶動村民致富,她還到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開了眼界,也學了本領”,回來又想辦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山貨品質。如今,她又有新計劃,“打算結合紅色旅游發展民宿,但還要先研究政策、行情和選址”。造福紅色土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憑的也是積極上進、主動作為。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單向傳播”到“雙向互動”,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歷史與現實的融通中,蘊藏著歷史主動與發展主動的要義。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無論從事哪類工作、身處哪一領域、推進何種改革,都需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抓住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創造,積極奮發作為,在挑戰面前不逃避、在機遇面前不猶豫,真正把內在主動化作外在行動。

  當前,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事業推向前進,更加需要煥發歷史主動精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如何做好特色文章?在新業態新賽道上競技,如何比拼硬實力而不是盲目“內卷”?面對激烈的科技競爭,如何進一步做好自主創新、實現自立自強?從實踐層面回答好這些問題,必須充分發揮精神的力量。

  面對今昔之變,不由得想起何燕說的話:我們的奮斗故事,先輩們能“看到”,他們的奮斗目標,我們也會努力實現。越是增強主動性,越是有行動自覺,離實現目標就越近。新的業績需要大家一起奮斗,新的歷史需要我們一起書寫。

  (作者為本報總編室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0日 05 版)

(責編:唐宋、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