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陈晋:邓小平与道路自信

2014年08月22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是邓小平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开创的。这是邓小平同志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在开创中国道路的过程中,面对各种议论和疑惑,邓小平同志总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围绕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而不能走其他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内容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作了丰富论述,彰显了坚定的道路自信。邓小平同志的道路自信,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总结历史:“走自己的道路”

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参与和领导了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道路的艰辛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深刻认识。因此,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一开始就是同“走自己的道路”这个历史经验及其带来的高度自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原话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总结历史经验,首先是总结毛泽东同志领导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道路的经验。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为这条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道路的精髓,都有刻骨铭心的体会和准确深刻的把握。这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开创新道路的经验依据和思想底气。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走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后来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这个意思。正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信,开启了邓小平同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脉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在经济文化很落后的条件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为此提出过许多正确主张,也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起经历了艰辛曲折,这为他后来总结经验教训积累了局外人少有的真切认识。邓小平同志的总结,依然把“走自己的道路”作为突出的着眼点,进而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避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建设经验曾给我们极大的参考、借鉴和帮助,但一些照抄照搬的做法也使我们吃了不少亏。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很注重总结这个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这个结论揭示了一个规律,即不管外国的经验在它们那里是否成熟,都不能原样照搬,因为国情不同。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回避不了如何看待此前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道路探索。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态度很鲜明。他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定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同时提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这样的说法既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坚信,也彰显了继续发展进而开辟新路的决心和自信。这就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道路探索打通了,客观公正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说明,我们开辟的新路以及在开辟新路过程中做的事情,是在对过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作深刻总结的基础上起步的。

邓小平同志对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独立自主地依靠中国的力量来办。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的中国道路,正是党和人民不同时期在“走自己的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开创新途:“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

中国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得以开创。这次全会确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紧接着,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初步形成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中国道路便有了魂。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主题和名称得以明确。此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新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内容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被邓小平同志称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他还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把改革称为“第二次革命”或“新的革命”。把改革强调到如此高度,鲜明表达出邓小平同志希望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来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而开创中国道路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可见,改革开放既是中国道路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支撑点。

在开创和坚持中国道路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总是及时观察和总结这条道路的实际成效,自觉和自信地宣传它、维护它,及时传达出对中国道路越来越充满信心。邓小平同志从实践角度体现的道路自信,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上世纪80年代前期几乎是立竿见影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他讲,“经过五年的实践,已见成效,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二是来自人民群众对这条道路的欢迎和拥护。他讲,“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三是来自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实现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他讲,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走了五年半,发展得不错,速度超过了预期。这样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向前延伸的中国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一些沟沟坎坎,进而引起对中国道路的各种议论。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从来都是咬定青山、力排异见,在自信中坚持,在坚持中彰显自信。特别是在中国道路前进10年左右的时候,针对国内外的政治气候,他强调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谈话尤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