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平
2025年04月02日09:12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践证明,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能够充分激发社会生产的活力和积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就是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结果。面向未来,必须坚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概括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