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實現偉大夢想的堅強領導核心【2】

——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

解辛平

2016年06月30日16:30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三)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可以穿越時空、照亮並凝聚起無數的人心,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建黨前夕,27歲的青年毛澤東就曾大聲疾呼:“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一個政黨要成為國家、民族的堅強領導核心,其凝聚力就在於此。

  當我們極目回望,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160多年的歷史盡收眼底,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力量是如何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

  1991年,莫斯科一個寒冷的雪夜,在無數人的嘆息中,克裡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0多年的紅色旗幟黯然落下。此時,假如歷史可以旁白,一定會反思美國情報部門高級官員艾倫·杜勒斯關於和平演變的設想:“人的腦子,人的意識,是會變的。隻要把腦子弄亂,我們就能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

  后人總結,正是信仰的力量讓蘇共在隻有20萬黨員的時候奪取了政權,在有200萬黨員的時候打敗了法西斯侵略者﹔也正是信仰的坍塌,讓他們在有2000萬黨員時丟失了政權!

  這不是數字的游戲,而是信仰的佐証。

  2016年,蘇共瓦解25周年,中國共產黨誕生95周年。當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涅瓦河畔,發出這聲炮響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已經在歷史長河中遠去﹔嘉興南湖,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一葉單舟,卻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乘風破浪,領航中國。

  后人評價,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上下求索,其意義不僅在於完成了救亡圖存、國家獨立、民族富強的歷史使命,更在於把信仰嵌入了古老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使這個曾被視為“東亞病夫”的民族從此產生了“一種自靈魂深處迸發出的偉力”,實現了精神上的復興!

  這種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為心中的主義的‘真人’”。

  這一點在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們中許多人並非出身貧寒,有的還留過洋、做了官,已經功成名就。他們完全可以成為那個時代的“高富帥”,過上才子佳人、官紳名流的生活,但他們選擇了顛沛流離、鋪滿荊棘、隨時會掉腦袋的人生道路。

  這種由信仰而生的凝聚力,自人民軍隊誕生之日起,就化作了靈魂與血脈深處的深刻自覺——聽黨話、跟黨走。

  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美國《時代周刊》曾經評選出影響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程的100件事,長征就是其中之一。那些留在萬水千山的征戰痕跡早已在歲月中淡去,但那條蜿蜒的長征路仍吸引了世界無數的目光。正如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裡在《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所言:“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這種精神的威力寫就了史詩般的傳奇。1934年10月出發時,中央紅軍長征隊伍中共有12位師長,平均年齡27.5歲。長征結束時,這12位師長3死9傷,其中洪超和陳樹湘犧牲時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在平均每行進一公裡就有三四名官兵獻出生命的征途上,是什麼力量使紅軍將士置生死於不顧,創造了“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

  今天的人們,隻有理解他們純粹的理想,才能理解他們不朽的犧牲和高潔的靈魂。鄧小平的女兒曾問父親,長征是怎麼走過來的?回答隻有三個字:“跟著走!”簡潔而深刻,直指信仰的真諦。

  歷史照亮今